本出版物是对1994年发布的早期同名安全导则的修订。它建议修订废物管理策略,以反映自那时以来实践和方法的变化。它为废物处置前和处置管理编写了一个分类系统,并以长期安全考虑为驱动。它包括若干放射性废物分类计划,可用来协助规划国家对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总体办法,并协助设施的操作管理。
本安全导则的编写是为了协助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评定关于使用辐射的特别具有挑战性的建议;特别是用于医学诊断、医疗或生物医学研究以外的目的的人体成像,如用于机场的安保检查。它补充了原子能机构“安全导则”中提供的关于辐射源管制的指导。它向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提供指导,说明在确定采用某一特定类型的实践是否正当性时应考虑的因素和应采用的程序。它的目的是在面临需要或请求授权一种新类型的实践或需要评审已确定实践类型的正当性时,协助决策过程。本出版物还为那些希望向政府或监管机构证明某一特定类型的实践是正当性的人提供了一些指导。
本出版物概述原子能机构关于事故工况下的燃料建模的协调研究项目的结果和结论,该项目是在福岛事故后根据原子能机构核安全行动计划发起实施的。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分析和更好地了解事故工况下的燃料行为,重点是冷却剂丧失事故。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参与者使用了从事故模拟实验获得的混合数据,特别是用于研究设计基准事故和设计扩展工况下的燃料行为的数据。他们对第一次研究协调会议确定的案例矩阵中选出的优先案例进行了计算,并旨在支持他们各自的优先事项。这些优先案例被选定为现有的最佳案例,以帮助确定各个程序中使用的众多模型中哪一个最能反映实际。该协调研究项目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将他们的程序结果与其他人的以及特别是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否则他们无法接触这些数据。
本“安全导则”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子能机构)和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组织)联合编写,为满足 “国际基本安全标准”(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丛书》第 GSR Part 3 号)中关于职业照射的各项要求提供指导。它提供一般性导则,用于指导制定适合于有关工作场所可能遇到的辐射源的职业性辐射防护计划,以履行管理层促进防护和安全的职责。它还提供详细的导则,用于指导监测和评定工作人员因外部辐射源和摄入放射性核素而受到的照射。本 “安全导则” 反映了当前国际公认的职业辐射防护原则和推荐的良好实践,并考虑到了过去十年间发生的概念变化和技术升级。
人们对提高抗事故能力的新燃料类型有很大的兴趣。这些类型涉及从锆基包壳上使用抗氧化涂层到使用替代燃料和包壳材料。这些正在开发的新燃料/包壳在工业化部署之前必须获得许可证,因此,正在进行研究以评估它们在各种工况下的行为。本出版物产生于原子能机构的一个协调研究项目,该项目涉及通过新燃料类型和包壳材料的实验来获取数据,开发建模能力来预测部件的行为,以及在正常和瞬态工况下的抗事故燃料设计的整体性能。在严重事故工况下的改进示证已有文件详细记载。在该协调研究项目范围内开展的循环测试中,对几种涂层包壳材料进行了生产、试验、表征和分析。为了改进和验证燃料性能程序,组织了若干基准来比较和分析对扩展程序的预测。本出版物概述了该协调研究项目的调查结果和结论。
本 “ 安全导则 ” 提供建议,说明如何采取具体安全措施,才能满足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丛书》第 GSR Part 3 号和其他相关 “ 安全要求 ” 出版物中关于使用检查用途和非医学人体成像用X射线发生器和其他类型辐射源的要求。所提供的建议主要面向获准使用上述用途 X射线发生器和其他类型辐射源的组织以及辐射防护专家、辐射防护官员和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相关X射线发生器和辐射源的设计者和制造商也可能对本出版物感兴趣。
本出版物侧重于动力堆乏核燃料的贮存这一对成员国日益重要的议题。为了满足成员国的需求,自1980年代以来,原子能机构连续开展了关于乏燃料性能和乏燃料组件在贮存期间的行为的多个协调研究项目。过去30年来,通过一系列出版物报告了这些协调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本出版物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了整合,并将所有相关信息汇编在一个可参考的来源中。本出版物中提供的技术信息将对从事安全评估的专家特别有用。
本出版物确定与制定和实施确保乏燃料在运输进行后处理或处置前安全、可靠和有效贮存的方案、政策、战略和计划有关的问题和挑战。本出版物的目标受众包括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他们需认识到与确定和实施乏燃料管理终点(如后处理或处置)以确保负责任和可持续利用核能的决策时间安排相关的隐含风险和成本。本出版物将帮助核工业界宣传清晰、可信和可持续的乏燃料管理战略的重要性,并将鼓励决策者考虑可能有助于解决贮存期未知和乏燃料管理终点未确定所造成的不确定性的不同方案。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一直参与对正常(非事故)运行工况下水冷堆燃料破损的分析。本版本是对《核能丛书》第NF-T-2.1号的更新,提供了与当前核电厂运行中各种燃料破损问题有关的信息。它概述了2006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97%在运轻水冷却和重水冷却核电机组的燃料破损发生情况、其机理和根本原因以及核电厂运行中的燃料破损预防和管理。为了揭示核燃料性能的长期趋势,本出版物中不仅收录和分析了从前三份国际原子能机构燃料破损报告中摘取的1987年至2006年的燃料破损数据,还收录和分析了2006年至2015年的燃料破损数据。除了燃料棒有漏孔元件之外,本报告还考虑了结构性燃料损伤和其他燃料组件问题。
发展和实施适当基础结构以支持核电的成功引进及其安全、可靠、和平与可持续应用是一个首要关切问题,对于正在考虑和规划其首座核电厂的国家尤其如此。在筹备必要核基础结构时,需要完成若干活动。这些活动可分为三个循序渐进的发展阶段。本出版物阐述了为促进对资源的最佳利用,预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将达到的条件。“里程碑”系指证明相关阶段已成功完成的必要条件。
本“安全要求”出版物考虑并纳入了自2003年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丛书》第NS-R-3号出版以来与核装置的厂址评价有关的发展情况。它采用了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丛书》第SF-1号《基本安全原则》。厂址评价要求旨在促进充分保护厂址人员和公众以及保护环境免受由核装置引起的电离辐射的有害影响。本出版物认识到,在技术和科学知识、核安全和被视为充分保护的领域都取得了稳步进展。安全要求随着这些进展而发展,本出版物反映了各国之间目前达成的协商一致意见。